【资料整理】老前辈胡缵宗给小赵、小王写的诗
胡缵宗(1480-1559)字孝思,一字世甫,号可泉、鸟鼠山人,陕西秦安人。(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的甘肃天水)胡可泉正德三年(1508)考中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之后当过多地的地方官,是小赵和小王的老前辈。
《赵文肃公文集》卷四
秦州遇胡可泉
陇头西望见秦川,画卦台①高紫气前。
到来夜失思乡月,无奈春逢罢钓仙。
幽香瑞日帘栊静,丽藻②芝田③雨露鲜。
定有玉瓶桑落④满,教闻一曲思华年。
① 画卦台有两处,一处在甘肃天水,一处在河南淮阳,相传为伏羲画八卦之所。根据题目和上下文,这首诗里提到的是天水的画卦台。
② 丽藻:1.指绮丽的景物。2. 华丽的词藻。亦指华丽的诗文。
③ 芝田: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。
④ 桑落酒,古代美酒名
嘉靖二十年(1541)十二月二十七日,小赵三十四岁,奉命出使兰州册封宗室,应该是这段时间在天水见到了胡可泉。这首诗是他一贯的风格,一个明朝人写出了盛唐气象。
胡可泉《鸟鼠后集》卷一
王翰检槐野席上口占
朝挹辋川云,夕踏蓝田玉。
翩翩王右丞,寻诗凤池曲。
与赵太史见易亭①小坐
龙捧先天殿,云开见易亭①。
暮春逢李白,采凤系沧溟。
义圣先天易,娲皇太古音(原注:娲造簧)。
斯文垂宇宙,千载一论心。
① 查了一下,先天殿、见易亭都在甘肃天水的伏羲庙里。先天,指伏羲所作之《易》。 宋代罗泌《路史·发挥一·论三易》:“伏羲氏之先天,神农易之为中天;神农之中天, 黄帝易之为后天。岂非《易》道广大,变通不穷,有非一法之所能尽?”
老赵精通《易经》,俩人在这个地点聊《易经》还挺应景的。
(胡可泉的文集基本上按时间排序,这两首也在第一卷,跟胡可泉给老王那首在时间上应该相差不远。这两首诗里提到的地点和老赵那首《秦州遇胡可泉》一致。老赵出使兰州的时候是翰林院编修,我觉得此处的“赵太史”极大概率就是老赵。老前辈夸他像李白,夸老王像王维,还挺有意思的。)
(这两首诗字数不多,但也算是收集到了老赵早年生活的一点碎片。还是想感慨一下,庚戌之变以前,老赵的人生还算比较平静。他年轻那会跟孙哥、老王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也是很幸福的,没有之后那么多烦恼。他作为一个精神唐朝人,有机会亲眼见到西北的壮丽景色,应该也很兴奋。可惜时间注定滚滚向前,不会一成不变。老赵注定不是一个能彻底躺平、不问世事的人,当不了和尚也做不了隐士。老赵在出世入世的交替中度过了十几年,终于来到了命运般的嘉靖二十九年,为苍生大义挺身而出,即使他早就知道之后会面临怎样的后果。风雪加身,万里投荒。很难想象他如何开解自己,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情绪。老赵这一生都精神强大、心地光明,永远有理想并为之奋斗,不惧怕任何困难。老赵从来没有变过,但世道却一直在变。风流云散,一别如雨。未能解开的误会、幽明异路的故人、无休无止的纷争、无法报答的恩情,只能说命运真的残忍。
胡可泉晚年很倒霉,堪称飞来横祸。
《世宗实录》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十七日
初,河间人王联以阳武知县考察闲住。联性凶壬淫暴,居乡以武断称,且殴辱其父良。良告之御史阎邻所,论死。久之,良告息词。保候间,联又坐杀人,仍论死系狱。联百方求脱不得,以是憾其先后御史胡植、冯璋、张洽等,乃奏诉屡寝。联刺知上喜告讦,谋有以动宸听为脱罪地方。联任阳武知县时,属驾幸承天,巡抚都御史胡缵宗委联供行殿役,不办,怒笞之。联随为御史陶钦夔以赃罪劾罢,以是亦恨二人。乃捃摭缵宗迎驾诗有“穆天八骏空飞电,湘行英皇泪不磨”之句为引虞周不祥事,阴肆诅谤。且言属之刊布,联不奉令,遂假手钦夔劾之。邻、植等虑联以缵宗诗闻,乃相率为罗织,抵伊重辟,其词多诞谩。凡意所不悦,成构入之。若都御史刘隅、参政朱鸿渐、前知府项乔、贾应春,推官蒋珊、知县郭咸休、田甸、高儒、给事中鲍道明、苑马少卿袁淮等,无虑百十人,令其子朝策当昨岁冬至日诈充常朝官阑入阙门,于班中声冤奏之。上览疏大怒,趣命锦衣卫分差官校系缵宗等至京,下三法司会讯。联词悉诬指无据,缵宗诗全章皆颂盛德语,非诅谤,乃谳上其狱,联仍坐原杀人罪。朝策诈假官,当斩。缵宗等悉赦勿治。疏入,上不悦,曰:“王联孔门之徒,何不忠不孝至是?缵宗令人刊诗,财力非民出而何?即此细微,百姓之深亏重累可知,姑俱依拟。且疏内钦夔一人称俱任何也?”于是刑部尚书刘讱等具疏引罪。上曰:“尔等迷于回护之坚,不以朕览为重。缵宗诗既曰称颂,何又有“泪不磨”语!疏写亦不经心,是人臣礼耶?礼部都察院参看以闻。”是时,上意且不测,大学士严嵩为之中释,圣怒少解。及部院疏入,手批之曰:刘讱等急于市恩,全不以职在执法为事。称颂之体,是如此耶?讱黜为民,三法司堂上官各夺俸半年,该司官逮镇抚司拷讯,缵宗锦衣卫杖四十为民。辅臣嵩对制平狱可嘉,令兼支学士俸。嵩疏辞免,许之。
(道长的脑回路真的神奇,感觉他有反社会的倾向,吓人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