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河感旧

家家饭熟书还熟 羡杀承平好秀才

【资料整理】老前辈胡缵宗给小赵、小王写的诗

胡缵宗(1480-1559)字孝思,一字世甫,号可泉、鸟鼠山人,陕西秦安人。(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的甘肃天水)胡可泉正德三年(1508)考中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之后当过多地的地方官,是小赵和小王的老前辈。

《赵文肃公文集》卷四

秦州遇胡可泉

陇头西望见秦川,画卦台①高紫气前。

到来夜失思乡月,无奈春逢罢钓仙。

幽香瑞日帘栊静,丽藻②芝田③雨露鲜。

定有玉瓶桑落④满,教闻一曲思华年。 

① 画卦台有两处,一处在甘肃天水,一处在河南淮阳,相传为伏羲画八卦之所。根据题目和上下文,这首诗里提到的是天水的画卦台。

② 丽藻:1.指绮丽的景物。2. 华丽的词藻。亦指华丽的诗文。

③ 芝田: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。

④ 桑落酒,古代美酒名

嘉靖二十年(1541)十二月二十七日,小赵三十四岁,奉命出使兰州册封宗室,应该是这段时间在天水见到了胡可泉。这首诗是他一贯的风格,一个明朝人写出了盛唐气象。

胡可泉《鸟鼠后集》卷一

王翰检槐野席上口占

朝挹辋川云,夕踏蓝田玉。

翩翩王右丞,寻诗凤池曲。


与赵太史见易亭①小坐

龙捧先天殿,云开见易亭①。

暮春逢李白,采凤系沧溟。


义圣先天易,娲皇太古音(原注:娲造簧)。

斯文垂宇宙,千载一论心。

① 查了一下,先天殿、见易亭都在甘肃天水的伏羲庙里。先天,指伏羲所作之《易》。 宋代罗泌《路史·发挥一·论三易》:“伏羲氏之先天,神农易之为中天;神农之中天, 黄帝易之为后天。岂非《易》道广大,变通不穷,有非一法之所能尽?”

老赵精通《易经》,俩人在这个地点聊《易经》还挺应景的。

(胡可泉的文集基本上按时间排序,这两首也在第一卷,跟胡可泉给老王那首在时间上应该相差不远。这两首诗里提到的地点和老赵那首《秦州遇胡可泉》一致。老赵出使兰州的时候是翰林院编修,我觉得此处的“赵太史”极大概率就是老赵。老前辈夸他像李白,夸老王像王维,还挺有意思的。)

(这两首诗字数不多,但也算是收集到了老赵早年生活的一点碎片。还是想感慨一下,庚戌之变以前,老赵的人生还算比较平静。他年轻那会跟孙哥、老王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也是很幸福的,没有之后那么多烦恼。他作为一个精神唐朝人,有机会亲眼见到西北的壮丽景色,应该也很兴奋。可惜时间注定滚滚向前,不会一成不变。老赵注定不是一个能彻底躺平、不问世事的人,当不了和尚也做不了隐士。老赵在出世入世的交替中度过了十几年,终于来到了命运般的嘉靖二十九年,为苍生大义挺身而出,即使他早就知道之后会面临怎样的后果。风雪加身,万里投荒。很难想象他如何开解自己,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情绪。老赵这一生都精神强大、心地光明,永远有理想并为之奋斗,不惧怕任何困难。老赵从来没有变过,但世道却一直在变。风流云散,一别如雨。未能解开的误会、幽明异路的故人、无休无止的纷争、无法报答的恩情,只能说命运真的残忍。

胡可泉晚年很倒霉,堪称飞来横祸。

《世宗实录》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十七日

初,河间人王联以阳武知县考察闲住。联性凶壬淫暴,居乡以武断称,且殴辱其父良。良告之御史阎邻所,论死。久之,良告息词。保候间,联又坐杀人,仍论死系狱。联百方求脱不得,以是憾其先后御史胡植、冯璋、张洽等,乃奏诉屡寝。联刺知上喜告讦,谋有以动宸听为脱罪地方。联任阳武知县时,属驾幸承天,巡抚都御史胡缵宗委联供行殿役,不办,怒笞之。联随为御史陶钦夔以赃罪劾罢,以是亦恨二人。乃捃摭缵宗迎驾诗有“穆天八骏空飞电,湘行英皇泪不磨”之句为引虞周不祥事,阴肆诅谤。且言属之刊布,联不奉令,遂假手钦夔劾之。邻、植等虑联以缵宗诗闻,乃相率为罗织,抵伊重辟,其词多诞谩。凡意所不悦,成构入之。若都御史刘隅、参政朱鸿渐、前知府项乔、贾应春,推官蒋珊、知县郭咸休、田甸、高儒、给事中鲍道明、苑马少卿袁淮等,无虑百十人,令其子朝策当昨岁冬至日诈充常朝官阑入阙门,于班中声冤奏之。上览疏大怒,趣命锦衣卫分差官校系缵宗等至京,下三法司会讯。联词悉诬指无据,缵宗诗全章皆颂盛德语,非诅谤,乃谳上其狱,联仍坐原杀人罪。朝策诈假官,当斩。缵宗等悉赦勿治。疏入,上不悦,曰:“王联孔门之徒,何不忠不孝至是?缵宗令人刊诗,财力非民出而何?即此细微,百姓之深亏重累可知,姑俱依拟。且疏内钦夔一人称俱任何也?”于是刑部尚书刘讱等具疏引罪。上曰:“尔等迷于回护之坚,不以朕览为重。缵宗诗既曰称颂,何又有“泪不磨”语!疏写亦不经心,是人臣礼耶?礼部都察院参看以闻。”是时,上意且不测,大学士严嵩为之中释,圣怒少解。及部院疏入,手批之曰:刘讱等急于市恩,全不以职在执法为事。称颂之体,是如此耶?讱黜为民,三法司堂上官各夺俸半年,该司官逮镇抚司拷讯,缵宗锦衣卫杖四十为民。辅臣嵩对制平狱可嘉,令兼支学士俸。嵩疏辞免,许之。

(道长的脑回路真的神奇,感觉他有反社会的倾向,吓人……)



和去年一样,抄了《昔游篇》,祝可爱又迷人的老赵生日快乐~(其实晚了几分钟,是我的错,太拖延了😂)

【资料整理】赵贞吉和高世彦的往来资料

高世彦字仲修,号白坪,四川内江人。嘉靖十一年进士,历官河南佥宪,升布政使,挂冠归里四十八年,寿九十。(好长寿啊!)

《明蜀中十二家诗钞》收录的高世彦《自得轩稿》

感谢小沈 @郁彼林 提供的资料~

《访太保赵大洲月夜放舟》

秋尽澄潭江水平,榜人乘月棹歌声。

佳辰若此不易得,良夜何其分外明。

祖逖岂无击楫志,王猷剩有扁舟情。

谈锋欢洽各分手,伐木令人重友生。

(老赵的退休生活还是挺惬意的,和老友月夜泛舟,相谈甚欢。老赵折腾了一辈子,人生的最后几年还算平静安稳。)

《贺少保赵大洲新建华居》

华宇开层构,潭潭水上居。

玉堂今赵相,桂月旧湖渠。

瑶瑟难为调,牙签剩有书。

竞瞻阿阁①凤,宁羡锦江鱼。

①阿阁: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。”唐杨炯《少室山少姨庙碑》:“岂直凤巢阿阁,入轩后之图书;鱼跃中舟,称武王之事业。”

(看这首诗的意思,老赵晚年的新家应该是河景房,有琴有书,居住环境相当舒适,慕了慕了。这种环境很适合读书写书,不过对于有重度拖延症的人来说,在什么环境里都会拖延,对吧老赵?)

《赵文肃公文集》万历十三年刻本 卷二

《白坪歌》

为高方伯作

青坂①赤城虽有名,请君听予歌白坪。

白坪杳何许?乃在资江之阳,椑树之里。

群山矗矗中藏此。造之类白,其平如砥。

累壁星回俯偃旗,梧桐枝散团生子。

青鸟老人始相示,百年多士从兹起。

中有一人髯且长,口诵六经过郑王。

已收诸印悬左肘,复插疏梅清北堂。

我从主人坪上宿,面面烟花江净绿。

汉家暂免李将军,犹抱灵文③夜中读。

君不见,太玄白首墨为池,桃歌抱膝隆中时。

丈夫出处各有意,朅来因作白坪诗。

①青坂:古地名,在陕西咸阳东门外。

②赤城:(1)指帝王宫城,因城墙红色,故称。(2)山名。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。在浙江省天台县北,为天台山南门。(3)传说中的仙境。

③灵文:(1)指宗教经文。(2)指古代遗传下来的稀少而珍奇的书籍或文字。

《赵文肃公文集》万历十三年刻本 卷五

《贺高白坪初度并贺嗣君汝调登第之作》

池塘日永挂帘栊,荷叶榴花拂拭中。

箫管张团云作盖,江山盟结社为翁。

雨余草色添杯绿,醉后灯荧照眼红。

才子琼林天极北,使君棠树陕分东。

名家王谢风流长,盛世朱陈礼让宗。

欲举抑诗①称算爵②,好培申第接三公。

筵开玳瑁群英至,伎选瑰奇比邑空。

度曲新章丹半诀,缠头妙舞鹤同工。

共知却老辞华发,洛会香图有道风。

①昔卫武公年过九十,犹夙夜不怠,思闻训道,命其群臣曰:“无谓我老耄而舍我,必朝夕交戒!”又作《抑》诗以自儆也。卫人诵其德,为赋《淇澳》,且曰睿圣。

②有个典故叫“无算爵”,指古代某些典礼中不限定饮酒爵数的饮酒礼,至醉而止。唐罗隐 《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》诗:“融酒徒夸无算爵,俭莲还少最高枝。”

汝调:高梅,高世彦的儿子,万历二年进士。

(这首诗应该作于万历二年(1574)。这首虽然是应酬文字,但写得花团锦簇,文采风流。这个时候,荆川、老王、小蔡、孙哥都不在人世了。老赵在暮年还有机会给老友庆祝生日,也算比较幸运。老赵应该很喜欢热闹,但我总觉得这种筵开玳瑁、声伎满前的氛围,和他自带的神仙气质不搭,有种云中君误入红尘烟火的奇妙感觉。)

【资料整理】赵大洲写给严老头的一封信

我之前整理过老赵和严老头的往来资料,漏掉了老赵的最后一封信,这回补上。

《赵文肃公集》万历十三年刻本 卷二十二

启严阁老

顷缘文园之摄,久稽輶使之书。蕞尔江海之情,油然门墙之义。恭惟门下冲和被体,调燮及人,值此方隅之谧宁,寔逢政府之豫暇。谂闻生申①之日,正当卜吕之年。遥想上台从宾满座,门生故吏之中,洪笔丽藻之士作为文咏,以侑壶觞,皆相率而来,盖不可胜数。

①生申:申伯诞生之日,后为生日之祝辞。

贞吉留都远迹,文苑旧徒,虽无附凤之羽毛,亦动雕虫之技痒。因思客岁②此月之中,奉有钧台七行之札,督令吴质之辈,滥叙典论之文。心虽怀于惧惭,功敢忘于切琢。神裁意铸,日蹉月磨。腹稿常存,手勒有待。于兹雪夜,试拨青藜③,援笔立成,文不加点。惟此占辞,不烦於布置,盖由心匠已熟於形容。属文倦矣,兀坐久之,达旦以示于鸿儒,潜许可代于羔贽。虽疑中阻,欲罢不能。窃以自宋庆历以至今时,乃倬彼庐陵,寔生三哲。文章机杼④,位遇⑤神情,同钟岳峰之精,俱负斗南之望。倘兹言之不佞,见我明之有人。挽千载之风流,播百代之口实。以此为号,号曰不朽。以是为寿,寿于无穷。

②客岁:去年

③青藜:夜读照明的灯烛。

④机杼: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。

⑤位遇:官位和待遇。

我感觉这封信应该是和《钤山堂集》的序一起寄给严老头的,写作时间是嘉靖三十八年(1559)。这封信末尾说的话和那篇序差不多,所以我猜是一起寄的。严老头给老赵的信里说,“春初获领笺教,并以文序惠寄”,也能对上。老赵说自己为了写文章耗费了很多精力,整天想着这事,我猜是假的。他拖延症那么严重,说自己在一个雪夜“援笔立成,文不加点”,明显是deadline要到了,他再不情愿也得熬夜肝文……“于兹雪夜,试拨青藜”这八个字好有美感。

我烦死严老头了,别人顶多是有黑料,他是黑料上长了个人。老赵迫于形势不得不服软,说一些违心的话吹捧严老头,看着好难过。人在屋檐下,为了保命也没有别的办法。严老头的骚操作搞得老赵和老王之间都有了误会,真不是人。

“今日之事,不过是天理昭彰,终有轮回罢了。”

舒适。

一个敷衍的生贺,抄了老赵的一首诗,祝全天下最可爱的精神老伙赵大洲生日快乐!!!!

(其实几个月之前我想练练小楷,给他抄篇佛经,然鹅一直到今天,我甚至还没有买毛笔和字帖……总之粉随爱豆吧,拖延症都是一致的,争取明年一定!)


我不能理解……第一次申请解封也失败了……

T:自己的自传最后一句会是什么?

大小便正常,未来可期。😂😂😂

【资料整理】孙承宗《贺计部郎赵光大出守寻甸序》

很久没有营业了,出来冒个泡。

《高阳集》清代刻本卷十二

贺计部郎赵光大出守寻甸序

予从太史牛马走习已事①,则雅慕赵文肃公大洲之英迈豪爽,谙国家大政而未竟其施。顷乃闻其孙光大郎在计部,亟欲亲其人以快夙慕,未遽也。无何,计部出守寻甸矣,其同襟征不佞为赠。

①已事:往事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,其已事可知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已事,已往之事。”

寻甸,滇之益源部心。丁寇之讹曰仁地,八蒙曰寻甸,入段曰仁德,入元始置郡。国家郡仍元,名仍蒙氏,盖地颇古远,而爕棘火剌之俗比于中原。则惟我国家之威德翔洽,被于远服为甚盛,乃宦学者实以远夷之,曰:“远氓疾苦易忍也,控愬难遽也。远吏休问②难达也,垢瑕易匿也。”夫易忍,则予以其不便不恤。难遽,则夺所甚便不忌。难达,则为善不甘。易匿,则恣于不善不畏。故远氓无宁宇,远吏无循声。殆若主上以远氓苦吏,又若以远吏苦氓然。《志》称,寻川原平衍,山顾水萦。此其地,岂不可以心感③智求者?顾夷蛮杂居,易撼以变。好则人,怒则兽。即天子命,使不难合力以抗。此即简节疏日以生息之惧不给,而岂其可以鄙夷恣者?且主上深居静摄,乾运如日。其视藩垣若在堂奥,视支节若在胸腹。而滇于蜀衿联樾接,气俗固有相习者,光大又以名家世学,往守其地,岂其鄙夷之而不心感之?

②休问:好的声誉。唐柳宗元《送宁国范明府诗序》:“有范氏传真者,始来京师,近臣多言其美,宰相闻之,用以为是职,在门下,甚获休问。”

③心感:谓人心感化。唐白居易《王泽流人心感策》:“泽流心感,而天下不太平者,未之有也。”

文肃公不语南昌守乎?曰:使南昌守所遇长官,逮百姓独皆不可以心感而智求也,则予之言失矣。不然,南昌难为哉!此更有当于寻缅而有合也。国家之有寻缅,西平实辑宁之,亦唯是先制诸变之合,而纵之以收其心,亲哺呴之如父母。近者逆酋煽虐,遂及黔、滇,而荣珰未扑之焰,尚令不民股弁不休。盖孤山、龙洞之间疮痍未尽休复,而隐毒不足为避,车湖不足为清也。

光大以数十年蕴崇之家学,体圣天子轸念险远之至仁,岂其以远为屑越④,而约结于所为者!今天下三事九列,每攒糜于不可为,而独师帅有可为。故欲小民安田里,而无愁叹咨嗟,惟良二千石⑤知言哉!世人往见远庸者之未数数,以为主上业已遐遗我,遂甘自菲薄,而曾不反念其菲薄之遭遐遗也。文肃公不云乎:“易弦而调声者,智之门也。断弦而理棼者,勇之决也。”

④屑越:轻易捐弃;糟踏。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,以所天在此故也。而有司曾无爱吝,屑越如此。”胡三省 注:“屑越,犹言狼籍而弃之也。”

⑤二千石:汉制,郡守俸禄为二千石,即月俸百二十斛。世因称郡守为“二千石”。

光大行矣,愿智以开之,勇以遂之,无循于所不为,而疑于所可为,使远氓有宁宇,即远吏有循声。将主上尚且为远氓有显擢,以酬远吏明猷哉!昔人谯女,而令私其橐也。曰:“防弃置。”乃其家曰:“新妇而私其橐乎!”弃之。其女信谯者之先几,而不知私橐之谯害也,今天下盖有教人为私橐者矣。光大世学名德,其谨勿听。

(赵光大真名叫赵祖荫,是老赵的孙子。寻甸府在云南,靠近四川和贵州,当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。看孙承宗的描述,在这里当地方官应该很不容易。我去查了寻甸的地方志,国图网站上康熙年间的版本不能在线阅读,有一个民国的手抄本可以看,那里面对赵祖荫的介绍只有“四川人”三个字,万历年间任知府,我估计编书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老赵的孙子。这篇序写得挺好,主要我词穷,知道写的不错,不知道怎么夸了。另外孙承宗有点像老赵的隔世知己,还挺神奇的。老赵生前身后,都有不少喜欢他的人。)

【资料整理】史褒善写给杨继盛的书信

很少见到其他人写给杨椒山的书信,存个档。

史褒善《沱村先生集》万历三十三年刻本卷四

柬杨椒山郎中

省中教爱,日监在兹。刘掾来,厚承翰贶,可谓爱我独至矣。所赐乐书,足明一代之典。兄之所以益宏厥名者,其在兹乎!令侄犹未回,则识以并州为故乡,此亦人情之必然者也。吏回,聊此为谢。惟兄老成持重望,海内方将以公辅,期兄保爱。

(对照椒山的年谱,这封信可能是嘉靖二十八(1549)、二十九(1550)年左右写的,不知道他侄子又作了什么妖。他那哥哥和侄子还不如没有,简直是仇人,看来前同事都知道……)

柬杨椒山郎中

留都二载,亲挹身心之教。日渐月磨,久而益信,奚啻入芝兰之室。既别后,累蒙教锡,感德在心,虽梦寐不能有忘,况书中直言格论,使听者忘倦。诚英迈盖世,今所难得者也。岁未屈指,知者绩入奏。近见邸报,果以最正署夏部,允惬舆望。异日召对,韩、范勋业皆兄帷幄中事也。第今北虏跳梁,主上宵旰,必有奇谋妙略以清沙漠,天下将倚以为重矣,希为时保爱。新添天上麟,计今已三岁矣,可喜!可贺!

(这封信和上一封的时间应该差不多。所谓的“主上宵旰”简直是个笑话,道长天天修仙,哪有功夫管正事。道长在庚戌之变中毫无责任感,唯一想出来的对策就是花钱讲和,用“不要脸”来形容,都是客气的。嘉靖三十年二月,椒山到北京,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,很快就因为上书阻止开马市,被赶去狄道渡劫了。)

史褒善:明北直隶大名府人,字文直,号沱村,嘉靖十一年进士。历监察御史,巡按湖广,以论守陵太监骄横忤旨。旋与杨继盛同官,每以国事相勉。倭寇猖獗时,条陈江防六事,建瓜洲城。后倭至,以有城得无患。有《沱村集》。

杨继盛《送史沱村考绩》

其一

十月征车辞建业,三山霜叶照离杯。

晴烟千里孤城暮,寒雁三声万壑哀。

水国暮云连渭树,郎官前宿近中台。

阿戎诗礼趋庭后,为道雷门指日开。

其二 

一上离亭几度愁,十年尘梦叹沉浮。

悠悠月笛山城夕,漠漠寒云江树秋。

作客南来俱万里,送君北去独孤舟。

他乡正有思归兴,况复征旌出石头。

(我挺喜欢这一首)

其三 

官阁不传迁转报,红亭厌咏送君诗。

昔乘骢老人犹识,旧泣珠还今始知。

征雁迥随云树没,德星暗逐使旌移。

彤庭久惜南迁客,共听丝纶出凤池。

(我在某个冬天的深夜里读完了杨椒山的年谱,出了一身冷汗,感觉从头到脚都是冰凉的。他写的太真实太有代入感了,让人觉得身临其境。我至今都有心理阴影,不敢再看第二遍后半段……)